【访谈】物联网新赛道上领跑
发布时间:2016-09-09 11:43:19发布人:点击量:2879
特斯联科技副总裁 谢超
文/耿春芳 郑园
在今年6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组织的百强发布会上,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斯联)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在一众物业服务企业中显得颇为不同。特斯联自4月份正式进军住宅和写字楼物业市场后,仅3个月时间,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特斯联便已覆盖超过3亿平方米的物业。在很多人看来,“物联网平台”这个词汇意味着高深莫测与高大上,翻看特斯联的资料上却没有各种晦涩难懂的技术专业术语,而是“寻找车位、APP开门、智能安防”这些距离生活最近的浅显易懂的词汇。记者惊讶于这家企业并不很长的历史但颇为扎实的基础与亲民的风格,更惊讶于其年轻的领导者——副总裁谢超。在这次会议上,记者受邀与谢超副总裁对话。
记者: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您是如何看待当下物联网在物业管理行业中的运用的?物联网的运用又将为传统的物业管理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谢超:工信部和科技部相关主管领导均表示国家层面对物联网发展的大力支持,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专项研究下半年有望启动,而运营商级组网NB-IOT及企业级组网Lora商用,均已开始破冰,物联网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新风口。物业管理模式中,“互联网+”技术的流行,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智慧社区的运营接口。互联网给物业管理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产生了巨大的物业蓝海。为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大多物业开启了O2O智慧平台。根据《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物业行业营收总值达1135.61亿元,其中物业服务收入总值945.67亿元,增长33.23%;多种经营收入总值189.9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6.73%,服务和多种经营收入这两项已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大多数物业机构也开启了O2O智慧平台。就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国内O2O智慧平台出现了两大阵营。一种是万科“睿服务”、绿城“幸福绿城”等自建自营模式,另一种就是特斯联推出的“物联网+”模式,即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与物业合作模式。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营,特斯联已经覆盖智慧社区2400多个、实施智慧办公项目80多个、智能工程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在上海、南京和重庆开花结果。特斯联的快速发展,也验证了“风口”将至前市场对移动物联网的需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国内O2O智慧平台出现了两大阵营,一种是物业服务企业自营自建的平台,另一种是与像贵公司这样的企业进行合作,在您看来,物业服务企业与特斯联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的优势是什么?
谢超:目前的智慧社区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开发多功能于一体的APP软件。但问题在于业主本身的消费习惯各异,很难统一在系类APP软件搭建的平台之上,这是目前智慧社区面临的最直接的阶段性痛点。由于国内物业机构大多体量较小,除了彩生活、万科等大型物业服务企业的智慧社区平台外,大多数中小物业机构由于技术与资金方面的不足,自行构建O2O平台的话,很难保证不会沦为噱头。因此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构筑智慧平台或者会是不错的选择。而特斯联科技正是国内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领袖品牌。智慧社区也只是我们多维场景中的一个,我们的定位是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但如果构造一个完整的城市物联网产业链的话,我们要先让小的区块实现智能化和智慧化,它的单位就是社区、写字楼、学校等,这是一种从下至上的模式。
物联网是产业链条特别长、场景应用特别多因而不易将用户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的创业领域。具体到硬件、协议、开源平台、云服务平台、供应链等环节,几乎每个方向都存在众多细分领军企业,但能够打通全产业链、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应用场景的企业少之又少。特斯联拥有自主核心产权的智能硬件,如智能门锁、智能门禁、智能闸机、智能地锁等,40多项专利确保产品业内领先。同时,为了做好相应硬件铺设服务,特斯联还筹建了智能工程子公司,结合独家APP、云平台解决方案,较其他物管APP拥有更优越的一站式体验。特斯联期望通过建立各方共赢的智慧物管价值生态,帮助传统物业服务公司转型升级,尽快做大移动物联网大蛋糕,共享未来社区电商、广告营销等可能带来的收益,正是特斯联不同于其他物管APP的视野、格局和境界。
记者:特斯联科技又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物联网领军品牌?
谢超:特斯联科技发展到现在取得的最大成就,还不只是市场份额上的快速增长,而是切实构建起了集应用场景、产品架构及可复制盈利模式等有机联系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确立了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的公司定位。特斯联科技创业时间不长,但我们最大的感触是,物联网创业要比拼综合实力,物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比拼的往往是生态系统和产业链条。如果应用场景过于简单,用户使用的频次、体验都将大打折扣。
智慧社区的解决方案中,硬件通行、智能停车及共享、智能家居等,每一具体业务条线都有众多解决方案供应商。但对用户来说,能够用一个APP解决的问题,没有谁会愿意在手机里装满上述各类功能较单一的APP。举例来说,开门进门是住户每天必须重复多次的动作,除了完整的智能方案外,特斯联的智能门禁解决了这一痛点,培养用户通过APP智能解禁,安全方便省人工成本之外,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用户活跃度及黏性、口碑,将其他功能的使用逐渐培养聚集,在与其他服务软件产生选择性冲突时,自然会选择能开启家门的服务系统。进而,为整个物联网的建设打牢体验基础,产业链、盈利模式便清晰可见。同样,对物联网平台所急需积累的大数据而言,如果没有各类场景的海量数据积累,由数据采集阶段到智能、机器分析阶段再到自动化控制阶段的平台升级就无法达成,用户体验将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
物联网创业既要解决硬件问题,还要解决云端技术及软硬交互技术,供应链解决起来更不容易,连小米这样体量的公司前阶段也遇到了供应链难题。此前国内的运营商和企业组网尚未成熟,很多物联网创业公司只能熬着“等风来”。特斯联科技比较幸运,作为A轮融资获逾千万美元的两大投资方光大与IDG,光大在房地产和金融圈资源众多,而IDG资本TMT背景深厚,特斯联科技团队的技术储备和资源整合能力也不错,所以我们恰好赶准了步点,整体发展速度不错。
记者:特斯联科技又是如何与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合作的?合作模式是什么?
谢超:与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组建的传统物业服务机构互联网+或物联网+不同,作为独立第三方平台,特斯联不会跟物业机构争利,反而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并在减低他们运营成本的同时,增加传统物业机构的盈利渠道,最终形成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多维场景应用的有机融合。
针对社区物业管理痛点,特斯联APP4.0推出一键开锁、天气预报、开门留言、社区公告、报修、生活缴费等丰富功能,APP本身还具备指纹、手势、数字密码三种方式,确保用户隐私的高度安全。用户足不出户,尽览社区物业重要信息;不用拨打电话,快速、安全报修、缴费。特斯联围绕商业建筑的智能调试、物业工程和运维及节能优化动态监控、交互云服务,特斯联科技智能工程版块以15项资质、专利等,构建出建筑智能化工程+能源合同管理(EMC)+融资租赁+特斯联云平台的商业闭环,并成功与绿地集团、银湾物业、日升天信、万达广场、阿里巴巴、中邮基金、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陆家嘴、杨格锁业等达成合作协议,涵盖了社区、写字楼、政府等不同用户群体。
此外特斯联目前已经覆盖上海老城区大概25%的社区,一方面提高了这些社区人员出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府相关的管理工作,特斯联在上海的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已经初步成型。
相比于传统物业机构在挤满竞争者的赛道中突围, 特斯联则依靠技术驱动下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有机跨界,让自己身处的是一个规模更大的“新赛道”,且在这条“新赛道”上,国内真正的参与者并不多,使得特斯联可以快速突破并在这条“新赛道”上领跑。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